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4的文章

悠遊台灣-台中BRT靜宜大學站

圖片
台中BRT 的靜宜大學站(Providence University station)是整條路線的終點站,運行至另一端的 台中火車站 ,旅客可再從 台中火車站 轉乘 西部幹線(山線) 至各地,這樣感覺 台鐵 的便捷程度又重新比 高鐵 方便些了。 BRT通車初期可能有點試營運的感覺,許多設施都還沒完善,對於觀光客來說當然就是抱持著嘗鮮的態度,但是對於當地居民來說可能就有點困擾了。 在靜宜大學四個字的後方你可能會看到一雙神秘的腿,沒錯!!是個人,當時還有工作人員在現場施工。 台中BRT-靜宜大學站 從另一端看,有些工人還坐在入口處休息,發電機就放在旁邊,感覺像未開始營運一樣。 台中BRT-靜宜大學站 從背面看更慘,碎石、粉塵到處都是,雖然稱不上髒亂但是總覺得可以弄得更好些。 台中BRT-靜宜大學站背面 從裡面看跟外面看就真的是兩個世界了,希望過些時候再去可以更完善,整體而言,對於觀光客來說,BRT真的是非常便捷(至找不用再看路線找公車啦) 台中BRT-靜宜大學站內部

東張西望-美河市爭議多缺陷更多(結論)

圖片
美河市 問題很多,是不是貪汙或利益輸送的弊案,其實並不在這文章的討論範圍,我們只談設計,政治議題沒有興趣,在這裡我們只想告訴你美河市的設計到底有哪些不夠圓滿的缺點: 屏風樓設計 擋住後方鄰房視野 遮蔽空氣流通,影響後方居住環境 阻隔前後交通,通行不便 封閉環境 與對街接引設施『故意』不完善 平台『選擇性』開放 後方住戶僅看到背面圍牆 哄抬售價 在推案時期鄰近房屋約20萬,僅美河市約40萬的一半 推大坪數住宅,令購屋難度增加 有圖有真相,這些只是本站單方面的觀點,如果你對此文章有存疑,或是想更深入了解,不妨自己花時間去走一趟吧,只需搭乘 台北捷運 至 七張站 轉 ■ 小碧潭線 即可抵達,建議由二號出口出站(一號出口出站你也到不了對面) 美河市的背面與後方建築間的隔閡 建築師在台灣的地位一直不如鄰近國家及歐美各國,很大的原因可能就是建築師經常在違背良心的狀況下為業主創造最大的利益,建築師與醫師、廚師、教師等相同,都能對人們造成長期且深遠的影響,如果永遠只為業主創造龐大利益而不考量整個地區的環境,建築師永遠只會是那個龐大利益黑暗面的幕後推手。 <<上一頁(5)  | (4) |   (3) |   (2) |   (1) |

東張西望-美河市爭議多缺陷更多Part.5

圖片
只看到光鮮亮麗的外表,實在很難知道美河市的背後是如此的黑暗,我們都不是生活在當地的居民,無法了解他們的感受究竟是好還是壞,但是連看遠方或曬太陽的基本需求都被剝奪,我想這設計應該是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吧,唯一的優點大概就是因為 小碧潭站 的開通讓交通變得便利吧。 走在美河市主樓的最外側(中央路),能看到遠方的山,往後面走就越來越狹隘。 美河市前方中央路往山邊看 第一條巷子,明顯的房屋已經比後方的美河市及小碧潭站矮了一截。 美河市旁中央路133巷(第一條) 巷內其實有許多小店,看起來是已經有點年份的店家,很有吸引力。 中央路133巷內的一些店家 再往後走還是一樣的狀況,彷彿生活再圍牆內 中央路133巷27弄看向美河市 中央路133巷27弄看向美河市 美河市旁的小路 在美河市的路旁出現了幾處這樣的入口,感覺很像電影裡面講災難過後或一群被控制的人拼命想要闖進去的『禁區』 小路旁的神奇入口 用圍牆阻隔的美河市與周圍住家,感覺好像兩個世界 一道圍牆阻隔了外面世界(左)與美河市(右) 往後走美河市的『魔爪』就更誇張了,感覺就是下層世界與上層世界的入口 美和高牆阻隔了旁邊建築物的視野 另一個入口,寫著↑↑,感覺就是一種暗示前往『禁區』的記號 又一個神奇入口,旁邊還標示著↑的符號 即便在兩棟高塔之間,也有著與周圍建築差不多高度的高牆阻擋著視野 就連建築物間都被圍牆塞滿 美河市與隔鄰建築的圍牆 美河市的寬敞步道 圍起來的小草地感覺就像是兩個世界的緩衝空間 美河市旁的小花園 站在美河市腳下,感覺自己就像井底之蛙,看不到天有多大,畢竟是大財團與大設計團隊,他們的利益怎麼能比附近居民的生活品質重要呢??(os:...如果有人在你房間窗戶外蓋了一排高牆,你難道不會想把它推倒嗎?) 從美河市兩棟樓間向上望(只有天空) <<上一頁(4) |  下一頁(結論)>>

東張西望-美河市爭議多缺陷更多Part.4

圖片
美河市平台可連接 小碧潭站 與 新店區公所站 ,上方有住宅、商場,平台上行走真的有走在地面上的感覺,有點在公園綠地中散步的感覺,若是單純看美河市的平台與建築,對住戶而言確實是個不錯個設計,但是當你走到美河市的對面與後背時,就會有種兩個世界的感覺。 美河市的商場(未開放) 平台上的指標,上平台後右轉往 新店區公所站 ,往左至 小碧潭站 平台上往右至新店區公所捷運站   往 小碧潭站 看可看到兩棟美河市主樓聳立在遠方 美河市平台 美河市平台上的設施 美河市建築群   一片屏風般的美河市建築群 美河市建築群 美河市主樓、小碧潭站與商場 <<上一頁(3)  |  下一頁(5)>>

東張西望-美河市爭議多缺陷更多Part.3

圖片
快速步行了約八分鐘後,終於看到了一條天橋可以通往對岸,心想著終於接近 小碧潭站 了,但是走到天橋後,才發現這樣的天橋似乎是因為『義務』而勉強做出來的設施,從走到天橋開始到上到美河市平台間,一個人影都沒看到。 連接美河市平台的天橋 走到天橋旁,一陣錯愕,泥土地???是要怎麼走? 天橋旁的泥土路   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走過去 天橋旁的泥土路   另外一側一樣沒有任何通道 天橋旁的泥土路   天橋旁還有些破損感覺有點危險的地方 破損的設施   入口更讓人無言,感覺踩下去會陷下去的樣子,是怎麼可以那麼沒誠意。 天橋入口(os:..有陷阱?)   天橋的長度如果是乘坐輪椅的人士應該是上到一半就會往後滑了,超長的 天橋的斜坡   天橋橫越前方道路 天橋下空間 天橋上的設施 平台看美河市建築 平台看美河市建築 平台上的公共空間,有些地方剖髒亂 美河市平台上的一角 平台上的設施與先前的路邊行走八分鐘與泥濘入口差別實在很大 美河市平台 <<上一頁(2)  | 下一頁(4)>>

東張西望-美河市爭議多缺陷更多Part.2

圖片
美河市 除了身負屏風的責任外,其他與環境融合的責任一樣也沒做到,設計團隊是???就是大名鼎鼎設計 台北101大樓 的那位建築師(os:...他也設計了台北的建成圓環) 其實對於美河市的火氣是從這開始的 >>當你從美河市前方一處美麗的河濱公園走上 小碧潭站 前的環河路,會看到令人心動的小碧潭站。 小碧潭站一號出口 >>心動的捷運站就在對面..不過這是你看左邊~(os:...好像是快速道路引道.可能沒有斑馬線) 面對小碧潭站一號出口的左側  >>左邊沒有..再看看右邊,這時的心情就像.....把一萬元換成一元放在你面前,然後跟你說,讓你用一隻手抓,能抓多少都是你的。 面對小碧潭站一號出口的右側 就這樣....一直走一直走一直走xN...這時你知道小碧潭站就在你的左手邊,橫越過去不過是三十秒的時間,但是就是只能走在一條看不到的界線旁邊,看得到,吃不到... 無止境的道路..就是沒有斑馬線 未完、待續 <<上一頁(1)  | 下一頁(3)>>

東張西望-美河市爭議多缺陷更多Part.1

圖片
美河市 位於新北市新店區,由十六棟建築物及捷運 小碧潭站 所組成,過去常聽到關於美河市的多半是跟『弊案』有些關聯,但自由趴趴走一向不願與政治議題牽扯,所以也就一直忽略這個標的至今,而在偶然的一次旅程中,美河市成為我們『欣賞』的目標,我們抱持著看新建案、名建築師作品的心態前往,卻看到了許多令人心碎的陰暗層面,美河市不過就是一處蓋在河邊的『屏風樓』 從碧潭大橋遠眺美河市建築群 屏風樓一詞可能是源自香港,但實際來源無法考證,我們知道這一詞是在一部TVB港劇『建築有情天』中出現(演員:方中信、楊怡等...),這種觀念與說法也一直深植小編的心中,但台灣似乎從來沒有人正視過這樣的問題。自由趴趴走團隊中有不少人是建築系或相關科系畢業的,從我們進入建築圈後,學校老師就經常告誡我們,建築師是有龐大社會責任的,黑心食品會影響自己一陣子,但黑心住宅卻會影響一群人一輩子,我相信每一位設計建築的建築師/設計師應該都知道這樣的觀念,但是美河市卻是踐踏原當地住戶的一個爛設計。 *自由趴趴走對『屏風樓』的定義(如有誤請先進們指正):缺乏環境包容力,單方面為提升住戶視野並達到最高銷售坪數,設置高樓層、高密度之建築體,不顧後方及周遭住戶生活品質之自私設計。 為什麼說它爛???>>>請繼續看下去

東張西望-台中市BRT搶先上路

圖片
台中BRT終於在2014年7月27日開始試營運啦,目前通車路線(藍線)由 台中火車站 通往 靜宜大學站 間,初期可能還有點混亂,不少外地(甚至本地)的旅客都在想辦法弄清楚到底怎麼搭乘或是能搭去哪,其實台北、高雄或香港的旅客可以把這條BRT就想成是一條捷運,就像 台北捷運 或 高雄捷運 或 香港地鐵 一樣,只不過是走在馬路上,而且要等紅綠燈而已。 BRT與捷運、地鐵的搭乘方法完全一樣,站在月台等車→車來就上車(記得先讓車上乘客下車)→到站門就自己打開讓你下車(不用按鈴喔!!),就這麼簡單。 站體設計都是一個樣貌,白色外觀、弧線造型,站體上都標示著站名與BRT的字樣,很好認;列車則是像加長型公車,感覺就是兩台公車連起來的樣子,車上也是這種感覺。 台中BRT靜宜大學站月台 台中火車站前的BRT站,這站上車人潮就算多了,不過因為班次密集,多等一班就會有位子可以坐啦,只是可能大家還沒有養成足夠的默契,插隊的與爭著上車的情況還是有點嚴重,我排在第二個,卻是第七個上車的。 台中BRT列車與台中火車站 來到台中看到BRT三個字就興奮得想去試搭,雖然還有些需要改善的地方,但是對於我一個外地觀光客而言,省去看公車站牌的麻煩確實也輕鬆不少,而且班次挺密集的,站體通風也還算舒適。 台中BRT很明顯的外型與字樣 第一眼看到列車進站時,只有一種『公車!無誤!!』的感受。 台中BRT進站中 BRT的車站體都是採用白色主體與輕量、清透的構造,看起來剖具現代感,不過未來正式啟用時,人潮量可能將多過試營運期,到時候就可能出現室內撐傘或躲在陰暗角落的戲碼。 採光良好的屋頂 台中BRT的字樣 台中BRT站內設施 BRT與東海大學、弘光科技大學與靜宜大學三所大學連接,未來應有助於學生與教職員通勤。 台中BRT-弘光科技大學站 BRT的車站前後玻璃有用不同色彩區分(可能是區分地區) 台中BRT-榮總/東海大學站 BRT站都有裝設閘門,看來未來啟用後,對於進出站的秩序管控會比較有秩序(os:人多的時候呢?) 台中BRT未啟用的進站閘門 與周邊道路連接似乎還沒完工,行人出站會像走在工地周邊一樣,用簡易分隔作區話,感覺不夠完善。 台中BRT科博館站 BRT雖然有自己的專用道,但是周邊的人行道及車輛間的行駛習慣似乎還沒定型,